为了方便大家快速了解当前主要建造模式,以及工程建设行业有关新发展概念,笔者查阅了一些资料,经过思考,用简单的文字予以摘录,分三个方面展现。
首先,关于建造模式。
1.BT模式
Build-Transfer,建设-转让。
发起人为地方政府,多用于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建设。集融资、施工、移交为一体的项目投资模式。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按协议由政府赎回。
2.BOT模式
Build-Own-Transfer,建造-运营-移交。
发起人为投资人,投资人需要从政府获得某项目基础设施的建设特许权,然后由其组建项目公司,负责项目的融资、设计、建造和经营。在特许期满之时,项目移交给政府。关键点:获得特许经营权。
3.PPP模式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政府+民间投资。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是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政府、企业通过项目而形成特许经营,有助于增加基础设施项目的投资资金来源。关键点:政府通过给予民营企业长期的特许经营权和收益权来换取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及有效运营。
4.CM模式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Approach,施工管理承包。
又称“边设计、边施工”方式。为了缩短项目周期,业主委托CM单位,以承包商身份,采取有条件的边设计、边施工。CM模式的两种实现形式:一是代理型,二是风险型(工程总承包身份)。
5.DBB模式
Design-Bid-Build,平行发包,即设计-招标-建造模式。
这种模式为传统方式,按照设计、招标、建造的顺序进行,只有一个阶段全部结束另一个阶段才能开始。
6.EPC模式
Engineering Procurement Construction,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
项目决策阶段以后,从设计开始,经招标,委托一家工程公司对设计-采购-建造进行总承包。在这种模式下,由工程公司负责对工程项目的进度、费用、质量、安全进行管理和控制,并按合同约定完成工程。工程总承包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
7.PMC模式
Project Management Consultant,项目管理承包。
项目管理承包商代表业主对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项目管理,包括进行工程的初步设计、工程招标、选择EPC承包商,并对设计、采购、施工、试运行进行全面管理。
其次,再看新型建造方式。
逻辑链条——智能建造、绿色建造是建筑产业低碳发展的方向,而建筑工业化是迈向智能建造的阶梯。
政策导向——国家对建筑业发展的期望,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降低建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二是提高建筑科技含量、性能和质量;三是带动产业技术进步,节约劳动力;四是节材节能,减少污染。
2020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到2035年,我国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要取得显著进展,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新型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
1.智能建造
利用智能技术和相关技术的建造方式;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各环节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型建造方式。能够形成数据驱动下的工程项目设计、生产、施工一体化的建造与服务新模式,能够实现工程建造全过程数字化模拟、感知、记录、协同,能够提升建造品质、缩短工期、节约资源、控制成本。智能建造是建筑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是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
主要任务:一是构建工程建造信息模型(简称EIM)管控平台;二是数字化协同设计;三是机器人施工,逐渐实现施工现场少人化,直至无人化施工。
2.绿色建造
采用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的新型建造方式;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产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工程建造活动。建筑行业节能减排是大势所趋,也是服务碳达峰和碳中和双重任务的必然要求。
3.绿色建筑
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建筑业是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的主战场。《中国建筑节能年度发展研究报告2020》指出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整体呈现出持续增长趋势,其中2019年建筑业狭义碳排放总量占我国建筑碳排放总量的21%,广义碳排放量占到40%以上。
4.建筑工业化
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
5.装配式建筑
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如楼板、墙板、楼梯、阳台等),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糖心vlog官网
装配式建筑主要包括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现代木结构建筑等,因为采用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是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代表。
最后,了解一下建造新技术。
1.BIM技术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
BIM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对建筑的数据化、信息化模型整合,实现施工模拟、信息统计,使各个过程可视化,方便管理,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
2.CIM技术
城市信息模型就是CIM,是建筑信息模型(BIM)为基础,融入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系统(LOT)。是智慧城市和数字城市的最终表现形式。在CIM平台里,包含城市地上、地下以及天上的信息,如:建筑物、道路、桥梁、燃气管道、供水管道、供热管道、地铁路线等。CIM平台的建立,可以为城市管理、城市规划者提供数据支持。例如灾害模拟,暴雪、暴雨、对城市排水管道进行推算。CIM把现实世界在虚拟端进行建模(也叫数字孪生),可增强城市管理能力、优化人们居住安全和居住环境。
3.工程物联网
通过各类传感器感知工程要素状态信息,依托统一定义的数据接口和中间件构建数据通道。工程物联网将改善施工现场管理模式,支持实现对“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全面监管。特点为,一是万物互联,人、机、料、法、环、品六大要素间的互联互通;二是信息高效整合,构建智能工地;三是参与方全面协同,工程各参与方通过统一平台实现信息共享与应用。
4.智能化工程机械
智能化工程机械是在传统工程机械基础上,融合了多信息感知、故障诊断、高精度定位导航等技术的新型施工机械;核心特征是自感应、自适应、自学习和自决策,通过不断自主学习与修正、预测故障来达到性能最优化,解决传统工程机械作业效率低下、能源消耗严重、人工操作存在安全隐患等问题。
5.建筑机器人
机器人作为一种先进的智能技术,在建筑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建筑机器人已经初步发展成了包括测绘、砌墙、施工、钢梁焊接、混凝土喷射、施工防护、地面铺设、装修、清洗、隧道挖掘、拆除等机器人在内的庞大家族,基本囊括了建筑的各环节。
6.工程大数据
工程大数据是工程全寿命周期各阶段、各层级所产生的各类数据以及相关技术与应用的总称。工程大数据具有体量大、种类多、速度快、价值密度低等特征,应用重点在于将工程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变,从而提高生产力、提升企业竞争力、改善行业治理效率。
7.绿色建材
又称生态建材、环保建材和健康建材,指健康型、环保型、安全型的建筑材料。绿色建材不是指单独的建材产品,而是对建材“健康、环保、安全”品性的评价。它注重建材对人体健康和环保所造成的影响及安全防火性能。它具有消磁、消声、调光、调温、隔热、防火、抗静电的性能,并具有调节人体机能的特种新型功能建筑材料。
8.建筑3D打印技术
本质上属于一种增材制造工艺,设计师将数字化设计模型输入建筑打印机中,转化为打印指令,机器就会按照设计要求,将特殊材料一层层叠加成特定形状的建筑部件。当前,3D打印建筑技术仍处于初期阶段,实现规模化发展尚面临不少挑战糖心vlog。
9.装配式装修
装配式装修是将工厂生产的部品部件在现场进行组合安装的装修方式,主要包括干式工法楼(地)面、集成厨房、集成卫生间、管线与结构分离等。时间效率高,装配施工较传统施工更简单,现场只需组装,以一套50㎡的房屋计算,采用装配式装修工期大概需6天,而传统装修工期达到30天,施工效率提升明显。
笔者说明:以上资料,来源于网络,简而概之,仅供参考,水平有限,不妥之处,请指正。
(图片来源网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