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中银证券,陈浩武)
行业跌幅较小,估值存在回暖空间
2022 年年初至 12 月 7 日,申万建筑指数下跌 2.9%,跌幅小于万得全 A 的 15.2%。2022 年,受俄乌冲 突、美联储连续加息等外部环境多重不良影响,叠加国内多地疫情反复、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等因素, 万得全 A 指数震荡走低。建筑板块具有较好的避险属性,在上半年市场情绪整体较为悲观的背景下, 申万建筑指数表现明显好于万得全 A。下半年随着疫情逐渐好转,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且稳增长政 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导致建筑板块开始走弱。整体而言,从 2022 年初至 12 月 7 日,建筑板块在 31 个申万一级行业中排名第四,建筑指数虽略有下跌但跌幅最小。
房地产投资相对疲软,新签订单表现向好。2022 年 1-10 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65.8 万亿元, 同增 5.8%。其中基建投资完成额合计 17.0 万亿元,同增 11.4%;地产投资完成额合计 11.4 万亿元, 同减 8.8%。基建投资增速持续保持较高水平,地产投资表现则相对疲软。
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总产值逐步回升。2022 1-3Q,建筑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 1,213.1 亿元,同降 9.2%。按照单月来看,1-5 月受高基数和疫情影响,多地建筑项目暂停施工,导致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降幅较大,均超过 24%;6 月份随着华东地区解封,建筑项目陆续复工,建筑业固 投增速降幅缩小;进入三季度施工旺季后,降幅进一步缩小。今年前三季度,建筑行业总产值为 20.6 万亿元,同增 7.8%,增速较二季度小幅回升。按季度来看,1Q-3Q 建筑业产值分别为 5.2、7.7、7.7 万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9.3%、6.6%、8.2%。 2022 年 1-10 月,房屋新开工面积合计 10.4 亿平,同降 37.8%;竣工面积合计 4.7 亿平,同降 18.7%; 商品房销售面积合计 11.1 亿平,同降 22.3%。2022 年 1-10 月房屋销售、开工和竣工数据表现持续低迷, 上半年全国受疫情封控影响,多地施工项目停建或缓建,导致上半年开工数据降幅明显,二季度开 工面积同比降幅达到 43.8%;地产销售景气度下降、房企资金流动性差对开工和竣工也都造成了负面 影响。
建筑业新签订单方面,建筑央企表现持续向好。2022 年前三季度,八大央企新签订单合计金额为 9.77 万亿元,相比 2021 年同期提升 24.8%,明显高于建筑业整体新签订单增速。央企新签订单金额在建 筑业新签订单总额中的占比稳步提高,2022 前三季度央企新签订单占比达到 41.7%,ttm 口径下央企 订单占比也超过 40%。央企作为基建主力军,资金更充裕、资质有保障,获得了更多的订单,同时 也在 BIPV 等绿色领域发挥了带头作用。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由中国电建牵头,联合中国建筑、 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交建、中国建科、中国能建等共 10 家央企,共同发起成立了中央建筑企 业数字化转型协同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建筑行业数字化转型。
横向对比来看,建筑 PE 与 PB 均显著低于全部一级行业综合水平。截至 12 月 7 日收盘,建筑 PE(TTM) 9.84 倍,在申万全部 31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三,仅高于煤炭和银行;建筑 PB(LF)0.92 倍,在 申万全部 31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倒数第二,仅高于银行,建筑行业估值依然具有提升空间。
纵向对比来看,在地产承压与经济下行压力下,建筑估值处于十年以来相对较低位臵。截至 12 月 7 日收盘,申万建筑十年来 PE(TTM)与 PB(LF)最低值分别为 7.88 倍、0.78 倍,最高值分别为 33.60 倍、3.89 倍,目前的 PE、PB 均处于十年以来的估值底部区间。
政策频发、资金充足,基建投资实现高增长
对冲出口走弱与消费疲软,2022 年 1-10 月基建投资高增。2022 年以来,为控制 2020-2021 年超宽松货 币政策带来的通胀,美联储开始持续快速加息。截至 2022 年 12 月 1 日,美联储共加息 7 次,累计加 息 375bp,导致全球流动性收紧。受此影响,我国出口金额累计同比数据不断下探,对经济的支撑作 用逐渐减弱;2022 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同比也呈现总体下滑趋势,居民可支配收入减少 叠加疫情封控对消费需求的抑制,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同比持续走低。在出口与消费均走 弱时,固定资产投资起到了对冲作用,为 2022 年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主要贡献。
基建投资高速增长,政策和资金是主要动力。基建投资作为政府进行逆周期调节、实现经济稳增长 的重要抓手,今年 1-10 月份,广义基建投资完成额合计 17.0 万亿元,同增 11.4%;按照单月来看,除 疫情较为严重的 4、5 月份基建投资增速较低以外,基建单月投资增速均在 8%以上。我们认为,基 建投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政策端和资金端的共同发力。
2022 年以来,基建投资利好政策频发。除了提出‚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102 项重大项 目‛、‚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等总体要求以外, 3 月 29 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用好政府 债券扩大有效投资,促进补短板增后劲和经济稳定增长;6 月 1 日的国常会提出‚对金融支持基础设 施建设,要调增政策性银行 8000 亿元信贷额度‚;6 月 29 日,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等筹资 3000 亿元用 于补充包括新型基础设施在内的重大项目资本金,或为专项债项目资本金搭桥;8 月,在 3000 亿元 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 3000 亿元以上额度,并且要求依法用好 5000 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在 10 月底前发行完毕。
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不减,发行节奏明显前臵,为基建项目建设提供了较为充足的资金。地 方政府专项债券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金来源,主要用于地方性公共设施建设,是基建投资的重要资 金来源。2022 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仍保持 3.65 万亿元的较高额度,并且财政部已于 2021 年底提 前下达了部分新增专项债券额度 1.46 万亿元。‚早发行、早使用‛是今年新增专项债券的主要特点。 2022 年 1-9 月,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合计发行 3.54 万亿元,同增 49.7%,且发行节奏明显前臵,9 月 底前基本发行完毕。
基建项目储备充足,但实物工作量落地不及预期
在政策端和资金端的共同作用下,各地重点项目数量及投资额均有较明显增长。通过梳理各省市 2022 年的重点项目计划投资情况可以发现,除贵州省 2022 年重点项目数量和计划投资额同比均有减少、重 庆市重点项目数量减少、河北省年度计划投资额同比下滑以外,其他省市 2022 年的重点项目数量和年 度计划投资额均有明显增长,其中浙江省 2022 年年度计划投资额达到 10,972 亿元,相比 2021 年大幅增 长 138.3%。1-10月,ttm口径下固定资产投资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增速也呈现逐月提升态势。
水泥、沥青、挖掘机开工小时数未有明显好转,基建实物工作量落地情况不及预期。虽然基建投资 政策端和资金端持续发力,固定资产本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额增速表现也较好,但基建实物工 作量落地情况却总体较为疲软。通过观察水泥、沥青产量和挖掘机开工小时数可以发现,2022 年 1-10 月,水泥产量合计 15.7 亿吨,同减 9.2%;沥青表观消费量合计 2,333.7 万吨,同减 20.4%;挖掘机开 工小时数合计 911.5 小时,同减 12.1%。虽然 9、10 月份水泥、沥青用量同比均有增长,ttm 口径下挖 掘机开工小时数降幅持续缩小,但好转幅度相对有限,全年呈现同比下降的可能性较大。
预计 2023 年出口及消费压力仍在,投资是经济增长重要抓手
美国 10 月 CPI 数据降幅超预期,传递加息步伐可能放缓的信号。11 月 10 日,美国劳工部公布 10 月 CPI 数据,总体回落幅度超预期:10 月美国 CPI 同比增长 7.7%,低于预期值 8.0%,低于前值 8.2%, 是自 2022 年 2 月份以后首次降至 8.0%以下;核心 CPI 同比增长 6.3%,低于预期值 6.5%,低于前值 6.6%。 美国 10 月 CPI 回落幅度超出市场预期,也给市场传递了美联储可能放缓加息步伐的信号。但是,美 联储过早放缓加息幅度也可能面临核心通胀再次反弹的风险,因此紧缩政策可能依然持续较长时 间,并继续对我国出口数据造成较大压力。
疫情防控优化措施连续出台,具体执行情况仍有待观察。11 月 11 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 知》,公布了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不再判定中风险地区和次密接人群,取消入境航 班熔断机制,密切接触者管理措施由‚7 天集中隔离+3 天居家健康检测‛调整为‚5 天集中隔离+3 天居家隔离‛。12 月 7 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 控措施的通知》,再次对疫情防控措施进行优化,要求‚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进一步 缩小核酸检测范围,减少频次‛、‚落实高风险区‘快封快解’‛、‚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 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等。疫情防控优化措施的出台给市场传递了积极信号,消费潜力有望 释放。但优化措施的具体落实情况和对消费潜力的激发程度依然有待观察糖心vlog入口。
投资仍是经济增长重要抓手,预计 2023 年基建投资稳定小幅增长。在 2023 年出口和消费依然存在较 大承压可能的情况下,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近期房地产企业融资端利好政策频发, 但我们认为政策落地并传导至销售端需要一定时间,2023 年地产投资大概率仍呈现弱复苏态势。而 加码基建政策的兑现时滞则小于房地产与制造业。2022 年基建订单高速增长但实物工作量不及预期 的背景也给 2023 年基建项目开工建设提供了较大空间,我们预计 2023 年基建投资完成额仍将保持稳 定小幅增长态势,但高基数影响下增速或不及 2022 年水平。
预计 2023 年基建增速约为 4.5%
我们测算 2022 年基建投资完成额同增 10.7%左右。要预测 2023 年基建投资增速,首先要对 2022 年基 建投资规模进行测算。2022 年 1-10 月基建投资完成额合计 17.0 万亿元,同增 11.4%;其中 10 月份基 建投资完成额为 2.0 万亿元,同增 12.8%。假设 2022 年 11、12 月基建投资完成额同比增速均为 8.0%, 则 2022 年基建投资完成额为 20.9 万亿元,同增 10.7%。 广义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和其他资金, 其中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和自筹资金是基建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 金预算是国家预算内资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公共预算中与基建投资相关的主要是公共财政支 出,政府性基金预算中与基建投资相关的主要是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一般公共预算:2022 年 1-10 月,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累计达到 20.6 万亿元,同增 6.4%;其中 10 月份公 共财政支出 1.6 万亿元,同增 8.7%。假设 11、12 月公共财政支出增速均为 8.0%,则 2022 年全国公共 财政支出累计达到 26.3 万亿元。假设 2023 年财政支出增速为 5.0%,基建相关财政支出占比为 17.0%, 则 2023 年一般公共预算预计为基建投资提供的资金规模约为 4.7 万亿元。
政府性基金预算:与基建相关的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和地方政府专项 债券。2022 年 1-10 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累计值为 4.4 万亿元,同减 25.9%。假设 11、12 月国 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降幅缩小至 20%,则全年土地出让权出让收入为 6.6 万亿元。假设 2023 年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提升 10%,且基建相关支出占比仍在 1/3 左右,则 2023 年土地出让 权收入为基建投资提供的资金规模约 2.4 万亿元。 2022 年 1-9 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累计发行 4.4 万亿元,同增 30.6%;其中 10 月份发行 1,207 亿元,同 减 79.9%。考虑到今年专项债发行节奏明显前臵,新增 3.65 万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在 9 月底基本 发行完毕,因此假设 10-12 月份专项债发行规模同比分别下降 80%、80%、50%,则 2022 年地方政府 专项债券累计发行规模为 4.8 万亿元。考虑到 2023 年基建投资仍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假设 2023 年专项债发行规模同减 5%,投向基建的资金占比约 65%,则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基建投资提供 的资金规模约 3.0 万亿元
国内贷款:2022年 1-10月,企(事)业单位新增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合计 9.1万亿元,同增 6.6%;其中 10 月新增中长期贷款 4,623亿元,同增 111.1%。假设 11、12月份新增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增速均为 35%,则 2022年企(事)业单位新增中长期人民币贷款合计 10.0万亿元。假设 2023年新增中长期贷款增速为 5%, 基建相关贷款占比约 33%,则 2023年国内贷款为基建投资提供的资金规模约 3.5万亿元。 利用外资:2022 年 1-10 月,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累计达到 1.1 万亿元,同增 15.6%;其中 10 月份外商投 资额为 861 亿元,同增 2.6%。假设 11、12 月份外商投资增速均为 2%,则 2022 年外商投资额累计为 1.3 万亿元。假设 2023 年外商投资额小幅增加 1%,基建投资占比小幅下降至 3.5%,则 2023 年外商投 资为基建投资提供的资金规模约 0.05 万亿元。 自筹资金:自筹资金主要包括城投债、非标贷款和 PPP 等。截至 11 月 30 日,城投债发行量为 4.5 万 亿元,假设 2022 年 12 月城投债发行增速为-30%,2023 年城投债发行量同减 5%且全部用于基建项目 建设;假设 2023 年 PPP 和非标贷款合计为基建提供 1.1 万亿元资金,则 2023 年自筹资金能够拉动约 5.8 万亿元基建投资。 其他资金:假设 2022 年 11、12 月社融增速均为-15%,2023 年社融增速为 5%,且基建投资占比为 7%, 则预计能够拉动约 2.4 万亿元的基建投资。
综上,2023 年,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外资和其他资金有望为基建投资提供的资 金总额约为 21.8 万亿元,相比 2022 年增幅约为 4.5%。
地产投资仍处于下行通道,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
2022 年地产投资仍处在下行通道中,销售景气度持续低迷。2022 年,地产投资完成额持续处在下行 通道中。1-10 月,房地产投资完成额合计 11.4 万亿元,同减 8.8%,且单月同比降幅持续扩大。同期 商品房销售景气度依然不佳:受二季度华东地区疫情封控影响,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及销售价 格均在 4 月触底,后续疫情虽然有所好转,但商品房销售面积及销售额依然维持同比下滑态势,仅 商品房销售单价降幅缩小。受 2020-2021 年‚三道红线‛、集中供地、房地产税试点等行业收紧政策 的影响,目前房地产行业仍处于回落过程中。
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仍在持续提高。2022 年 1-10 月,全国商品房去化周期持续提升。10 月,全国 商品房库存去化周期达到 4.1 个月,同比提升 37.3%糖心vlog在线观看。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压力持续提高。 土地购臵面积与土地购臵价格增速背离程度继续扩大。ttm 口径下,土地购臵面积增速与土地购臵价 格增速自 2021 年起开始出现背离,2022 年起背离程度快速加大。2021 年开始推行的‚集中供地‛政 策进一步加大了土地供应的垄断程度,导致地价上涨的动力更强。
房地产开发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国内贷款、自筹资金、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等。其中定金 及预收款和个人按揭贷款的占比自 2006 年起一路走高,2021 年占比超过 50%,2022 年 1-10 月份该比 例也较高,为 48.8%。2016 年‚房住不炒‛政策提出之前,房地产企业自筹资金占比一度接近 40%, 国内贷款占比在 17%左右。‚房住不炒‛政策提出之后,信贷政策的持续收紧导致地产企业自筹资 金和国内贷款占比均有所下降,2022 年 1-10 月份分别占地产开发资金总额的 35.7%和 11.8%。自 2021 年 6 月份以来,随着地产行业政策持续收紧,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也持续下滑。2022 年 1-10 月份, 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速持续为负,其中 2 月和 4 月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为负值,单月降幅为 2008 年以来最高。 地产行业供需两端负反馈明显,购房者信心受挫。2020 年以来陆续推出的‚三道红线‛、控制房贷 集中度、集中供地等政策使得房地产企业流动性更加紧张,部分房企出现债务违约甚至破产,导致 房地产行业供需两端均形成负反馈。需求方面,在房企流动性进一步收紧的情况下,购房者对于房 企是否能够按时交房抱有怀疑态度,观望情绪增加,购房需求有所下降,导致商品房销售情况不佳; 地产需求端受到的冲击也会传导至供给端。由于销售回款是房地产开发资金的主要来源,因此销售 状况不佳会导致房地产企业的流动性进一步收紧,拖慢房企拿地、开工、竣工等活动的进度,从而 使居民购房需求持续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房企融资端‚三箭齐发‛,‚因城施策‛持续进行
融资端‚三箭‛齐发,房企资金压力有望减轻;因城施策持续推进。2022 年 11 月,房地产行业融资 端利好政策频发:11 月 8 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公告称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 二支箭‛),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第二支箭‛由人民银行再贷款提供 资金支持,预计可支持约 2500 亿元民营企业债券融资,后续可视情况进一步扩容。工商银行、邮储 银行、兴业银行等多家国内主要银行合计向万科、绿城、龙湖等房企提供了超万亿元意向性融资额 度。11 月 28 日,证监会决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 5 项措施,即日起将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 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调整完善房地产企业境外市场上市政策,重 启了暂停 12 年的房企股权融资。至此,支持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的‚三支箭‛均已落地,房企 融资压力有望减轻。需求端,以郑州市为代表的多个城市自 3 月初开始出台放松限购、降低首付比 例、降低贷款利率等调控措施,‚因城施策‛持续推进。
“政策落地——销售复苏——投资修复”仍需要一定时间。证监会在优化股权融资 5项措施中明确指出, 募集资金应‚用于存量涉房项目和支付交易对价、补充流动资金、偿还债务等,不能用于拿地拍地、开 发新楼盘等‛。因此,虽然‚三支箭‛落地有望明显减轻房企融资压力,但政策起效到销售复苏,进而 传导至投资修复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预计明年上半年地产销售或将依然处于弱复苏状态。
铝模板:‚以铝代木‛大势所趋,渗透率逐渐提升
政策推动下,‚以铝代木‛成为大势所趋。由于木模板消耗木材、无残值回收、且产生大量建筑垃 圾,不符合‚绿色建筑施工‛要求,近年来,北京、贵州、重庆等多个省市陆续出台木模板禁用政 策,要求用铝合金模板代替;2017 年,住建部发布的《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2017 版)》认定铝合金模 板施工技术符合建筑工业化和环保节能要求,并将其列入‚建筑业 10 项新技术‛;2020 年 5 月,住 建部出台了《关于 推进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采用重复利用率高的标准化设施, 推广应用铝模 板等周转材料‛;与此同时,湖南、青海、浙江等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鼓励、支持 铝模板发展应用的相关政策。
与传统建筑模板相比,铝模板经济效益更优。铝模板在租赁模式下其造价与传统木模板相差不大。 但铝模板的施工质量更高,拆模后可以达到清水饰面混凝土效果,免去了二次抹灰工序。采用铝模 板施工,4-5 天即可完成一层,相比木模板施工节约了 1-2 天甚至更长时间,有利于缩短工期,使开 发商加速回款。
行业集中度提升,利好抗风险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铝模板行业成长前景较好,市场参与者众多, 既包括志特新材等主营铝模板业务的企业,也包括中国忠旺、闽发铝业等凭借原材料优势向下延伸 的铝加工企业;还包括中建铝等凭借渠道优势向上延伸发展的建筑企业和华铁应急等横向进行品类 扩张的建筑施工设备租赁企业。受 2022 年房地产行业景气度较低、地产销售及开工竣工数据均较弱 的影响,铝模板企业资金压力增加,行业出清速度加快,昔日铝模板领军企业中国忠旺因流动性危 机退出市场,全国规模以上建筑铝模板数量由 2021 年底的 700 余家降至 2022 年上半年的 600 余家。 铝模板行业加速出清将提高行业集中度,利好抗风险能力较强的头部企业凭借其规模优势和精细化 管理优势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志特新材产能规模领先、服务能力优秀、协同业务打造新增长点,看好公司未来发展。志特新材作 为建筑铝模板行业领军企业,铝模板保有量及业务收入居于行业前列,且公司铝模板产能正在持续 扩张,有望进一步发挥规模优势。在租赁模式逐渐成为铝模板行业主流经营模式的背景下,具有较 强综合服务能力的志特新材具有更为明显的优势:公司针对复杂的铝模板租赁链条开发了业内领先 的全流程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效率。此外,公司开拓的附着式升降作 业安全防护平台和装配式 PC 构件产品能够与铝模板业务形成协同,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高空作业平台:乘融资租赁东风,需求持续扩容
高空作业平台与传统的脚手架、吊篮相比,更加安全高效。一方面,高空作业平台施工可以有效降 低施工人手需求,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施工成本,从而为施工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 据住建部数据,跌落事故连续多年占工地事故比例超过 50%,国内建筑施工安全标准仍存提升空间, 随着安全标准的提高,高空作业平台的应用有望进一步推广。
融资租赁配套法律法规持续完善,乘融资租赁东风,工程设备租赁将维持高速发展。2020 年以来, 随着国内融资租赁监管标准不断提高,行业步入转型优化期。2021 年 5 月起,国资委、央行、银保 监会陆续发布文件,规范融资租赁行业发展,要求回归业务本源,提升服务实业能力,多个省市在 ‚十四五‛金融发展规划中也对融资租赁行业提出聚焦实体经济的发展规划。2022 年,稳增长压力 下央行、银保监会出台了多项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文件,融资租赁业作为重要的非银金融部门响应号 召,积极阔表,工程租赁业有望乘其东风,维持高速发展。
高空作业平台租赁行业仍具较高成长性。近年来,国内高空作业平台设备保有量快速扩张,短期看, 高空作业平台提供了高效、安全的脚手架替代方案;中长期看,区别于应用场景较为单一的传统工 程机械,高空作业平台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市场相对零散,且随着市场对产品认知的提升以及租金 的下降,借鉴欧美成熟市场,高空作业平台的需求潜力有望在包括超市、仓储、清洁维护、体育场 馆等在内的服务市场中持续释放,不断开拓全新的应用场景。
华铁应急持续扩张规模,优化管控。在设备管理规模持续提高的同时,华铁应急围绕轻资产、数字 化、平台化三大战略,在规模和单位效益方面的优势有望持续扩大。轻资产方面,公司在运营模式 上的探索有望借力融资租赁业发展,在保持资产负债率稳定的同时快速扩大资产管理规模。数字化 方面,短期来看,将持续提升公司的管理能力,维持高空作业平台较高的出租率水平中,长期来看, 数字化为二手市场发展提供标准,促进行业未来发展。轻资产、数字化战略推进之下,有望支撑公 司业绩快速增长。
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建筑发展方向,政策持续推动
装配式建筑符合绿色建筑发展方向,政策推动下渗透率逐渐提升。与传统建筑模式相比,装配式建 筑大大减少了人工作业和现场湿法作业,与 BIM 等现代化技术相结合,符合建筑行业智能、绿色的 发展方向。2016 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力争用 10 年左右时间使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30%;2022 年 7 月,住建部、发改委发布《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 实施方案》,要求‚到 2030 年装配式建筑占当年城镇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 40%‛。在政策持续推动 下,预计 2023 年装配式建筑将有进一步发展。
建筑业农民工老龄化趋势明显,薪资水平不断提高,装配式建筑在人力成本方面与传统现浇建筑相 比具有明显优势。除了政策推动之外,装配式建筑在成本方面相比传统现浇建筑也有一定的优势, 尤其体现在人力成本方面。近年来,农民工老龄化现象严重,且农民工薪资水平近年来不断上涨, 建筑业农民工薪资涨幅还要高于整体水平,导致传统现浇建筑人力成本不断攀升。但是装配式建筑 是先在工厂中生产出所需构件,再到施工现场进行安装,对人力的需求较少,更有成本优势。
装配式建筑长期发展方向明确。2016-2021 年,我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大幅增长,从 2016 年的 1.1 亿平快速提升至 2021 年的 7.4 亿平,年均复合增速达 45.4%;装配式建筑渗透率从 2016 年的 6.8%增 长至 2021 年的 38.5%,未来提升空间较为广阔。BIM 技术能够应用在装配式建筑中,统筹设计、施工、 运维等各个阶段,解决建筑设计方案效果未知和工程质量控制困难两大痛点。2022 年 11 月,深圳市 罗湖区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的实施意见》,要求 2023 年 1 月 1 日起, 全区所有新建(立项、核准备案)工程项目(投资额 1000 万元以上或建筑面积 1000 平方米以上)全 面实施 BIM 技术应用;2025 年末,全区所有重要公共建筑、市政基础设施等建立 BIM 模型并导入可 视化城市空间数字平台,对接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实现城市全要素数字化、城市运行实时可 视化、城市管理决策协同化和智能化。深圳市走在推动装配式建筑和 BIM 技术发展的前沿,利于当 地建筑设计企业相关业务精进发展。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未来智库】。「链接」